什么是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与高血压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等病理改变相关,临床表现通过Keith-Wagener-Barker分级法分期,诊断靠眼底检查结合病史等,会影响视力且提示全身血管病变广泛,需高血压患者重视血压控制与定期眼底检查来早期干预。
发病机制
高血压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视网膜动脉也会受累。初期可能是功能性改变,如动脉痉挛,若血压持续升高,就会逐渐发展为器质性改变,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等。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血、缺氧,进而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等表现。
临床表现
眼底改变分期:临床上常采用Keith-Wagener-Barker分级法。Ⅰ级:主要为视网膜动脉痉挛,动脉变细,反光增强。Ⅱ级:除动脉痉挛外,有动脉壁硬化表现,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改变。Ⅲ级:除上述改变外,还有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水肿、棉絮斑、硬性渗出等。Ⅳ级:在Ⅲ级改变基础上,伴有视盘水肿。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一般来说,成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且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病程延长,发生病变的风险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若合并高血压,也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有不良生活方式的高血压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等,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进程。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概率可能更高,因为这些疾病往往与高血压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血管损害。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视网膜动脉、静脉以及视网膜的病变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血压测量结果等综合诊断。
对健康的影响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而且,它也是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提示患者全身血管病变较为广泛,可能同时存在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管病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总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需要高血压患者重视血压控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其对视力和全身健康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