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怎么办
心源性哮喘由左心衰竭等引起,患者多有心脏病史,发作有特定症状需与其他哮喘鉴别。紧急处理包括调整体位、吸氧、减少静脉回流;药物治疗用吗啡等需注意禁忌证等;要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病因治疗;病情稳定后需监测并指导合理生活方式,儿童康复要特殊注意,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一、识别与评估
心源性哮喘通常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患者多有心脏病史,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等症状,可通过听诊肺部有哮鸣音、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来辅助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相鉴别。
二、紧急处理措施
1.体位调整:让患者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舒适的端坐体位,必要时可适当抬高床头等。
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钟,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效果且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3.减少静脉回流:可考虑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四肢,每次结扎一个肢体,间隔15-20分钟,这样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但要注意监测肢体血运情况,避免长时间结扎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吗啡等药物,但需严格把握禁忌证等情况。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吗啡可以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但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吗啡等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的药物,优先考虑其他相对安全的缓解呼吸困难措施。
四、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如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血压等。根据患者具体的基础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治疗基础疾病的方案有所不同,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五、后续监测与康复
病情稳定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脏功能等指标。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指导其合理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定运动方案)等。儿童患者的康复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劳累等情况。同时,要定期复诊,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