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有哪些药物可以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抗组胺药物分两代,第一代有中枢镇静作用,第二代中枢镇静作用弱;病情严重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但有较多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有相应不良反应及使用限制;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用于常规治疗不佳者,有价格和不良反应风险等问题
一、抗组胺药物
1.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等,具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谨慎,因其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等,成人使用时也需注意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困倦等影响日常活动的情况,其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阻断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
2.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相较于第一代,中枢镇静作用较弱,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可有效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缓解慢性荨麻疹的风团、瘙痒等症状,成人及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允许的儿童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仍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选用。
二、糖皮质激素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肥胖、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且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需更加谨慎,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更需权衡利弊,因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三、免疫抑制剂
1.环孢素: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对其他治疗抵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其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等免疫反应发挥作用,但环孢素可能有肾毒性、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儿童使用环孢素需非常谨慎,需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
2.甲氨蝶呤:也可用于部分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但其主要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使用时需注意其骨髓抑制、肝毒性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肝功能不全者、孕妇等禁用,儿童使用甲氨蝶呤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四、生物制剂
如奥马珠单抗,主要用于治疗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尤其是伴有过敏性哮喘或血清IgE水平升高的患者。其通过结合游离的IgE,阻断其与高亲和力IgE受体结合,从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但生物制剂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等不良反应风险,特殊人群使用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使用需谨慎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