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名词解释
心源性哮喘是由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发病机制与左心相关压力变化致血浆外渗影响气体交换有关。临床表现有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依据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需与支气管哮喘、急性肺栓塞等鉴别,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特点
症状:患者常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无明显特定差异。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病,如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病史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生风险。
体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等。
诊断依据
病史: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心脏疾病病史。
症状与体征:符合上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湿啰音等表现。
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淤血征象,如肺纹理增多、模糊,KerleyB线等;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病变的相关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多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常有过敏史等,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可协助鉴别,心源性哮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史等可资鉴别。
急性肺栓塞:常有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D-二聚体升高,CT肺动脉造影等可明确诊断,与心源性哮喘在病史、症状、检查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让患者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吸氧,可给予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等,但需注意其在不同年龄、病情等情况下的应用禁忌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等。
原发病治疗:积极治疗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心脏疾病,如对冠心病患者可考虑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可考虑评估手术等治疗措施。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心源性哮喘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妊娠期心源性哮喘需谨慎选择治疗药物,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