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脚气病性心脏病
脚气病性心脏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致高排量型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病因有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病理生理机制是维生素B?缺乏使心肌能量产减少、代谢紊乱、小动脉扩张致心脏负担重、心输出量增加,临床表现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特殊人群补充需遵相应原则
病因
1.摄入不足: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维生素B?;孕妇、乳母、慢性疾病患者等对维生素B?需求增加,若摄入不足易引发。不同年龄人群对维生素B?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饮食中维生素B?供应不足易患病;老年人若饮食习惯不佳,也可能因摄入不足发病。
2.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肠炎等可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酒精中毒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且酒精可干扰维生素B?在体内的代谢和吸收,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生理机制
维生素B?缺乏时,丙酮酸氧化受阻,使心肌能量产生减少,心肌代谢紊乱,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堆积,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输出量增加,形成高排量型心力衰竭。不同性别在发病机制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状态会影响维生素B?的需求和代谢,可能增加患病易感性。
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早期可有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体检可发现心率增快、心界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同时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2.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周围神经炎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异常等。
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有长期摄入不足的因素,是否有胃肠道疾病、酒精中毒等病史。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史采集重点不同,儿童要询问喂养情况,老年人要了解其日常饮食及基础疾病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清维生素B?水平降低;丙酮酸含量升高,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降低等可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等改变。
治疗
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一般给予肌内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治疗。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但关键是补充维生素B?纠正缺乏状态。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B?,确保满足自身和胎儿或婴儿的需求;儿童患者补充维生素B?时要注意剂量适宜,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老年人补充维生素B?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因药物代谢问题产生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