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一大类,有异常通道致左心血液分流右心等,病理生理是左心压高血液经异常通路流右心致右心负荷过重,常见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儿童可能无症状或随龄现气促等)、室间隔缺损(最常见,小型可能无症状,大型可致反复感染等)、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有乏力等,早产儿发生率高),对儿童影响生长发育,需避劳累防感染等;成年后可能心功能减退,要避剧烈运动等;有家族史孕期产检,已确诊合并其他病需密切监测心功能
病理生理机制
正常心脏中,左心的压力高于右心,左心的动脉血主要经主动脉供应全身。而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时,由于存在异常通路,左心系统的血液会通过缺损处等流向右心系统。例如房间隔缺损时,出生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就会有左心房的血液通过房间隔缺损处分流至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肺动脉。这种分流会导致右心系统的血流量增加,长期可引起右心负荷过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常见类型及特点
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为常见,一般儿童时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等表现,大型缺损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在影像学检查中可发现房间隔部位存在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之一。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儿童时期无明显症状,大型室间隔缺损可导致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响亮的收缩期杂音,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原本在出生后应逐渐闭合,若持续开放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能有乏力、劳累后心悸等表现,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听诊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情况。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落后等。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喂养情况,如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成年人群:如果在儿童时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成年后可能出现心脏功能减退等情况,如活动耐力下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及时发现心脏功能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在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尤其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情况。而对于已经确诊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肺部疾病等,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因为基础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