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对糖尿病患者易造成哪些危害
低血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机体应激调节以及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均有危害,如轻度低血糖致大脑功能障碍,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致脑认知功能下降等;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长期反复低血糖增心血管事件风险;致机体应激调节机制紊乱,出现无感知性低血糖等;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等
一、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主要依赖葡萄糖,低血糖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轻度低血糖可引起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时,就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相关表现。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造成脑认知功能下降,影响记忆力、计算力等,因为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会损伤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对能量供应的要求更为敏感。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低血糖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诱发心律失常等。有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短期内心电图可能出现ST-T改变等心肌缺血相关表现,这是由于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对于合并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低血糖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可能更为严重,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三、对机体应激调节的危害
低血糖时,机体启动应激反应,会促使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但长期反复低血糖会使机体的应激调节机制紊乱。一方面,可能导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出现无感知性低血糖,当再次发生低血糖时,机体不能及时启动有效的应激反应来升高血糖,从而使低血糖持续时间延长,加重对机体各器官的损害。另一方面,过度的应激反应也会对机体其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期应激状态下,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进一步干扰血糖的稳定调节。
四、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危害
频繁发生低血糖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因为患者担心再次发生低血糖,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例如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运动等,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低血糖而限制自己的饮食和活动范围,长期如此会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佳、身体机能下降等,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带来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对其心理发育产生不良作用,例如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