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有多种体征,视诊可见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触诊有心尖部舒张期震颤、肝大及压痛;叩诊心浊音界呈梨形;听诊有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且各体征有其相应产生机制及与患者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的关联情况
一、视诊表现
1.二尖瓣面容:患者两颧呈紫红色,是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肺淤血,进而引起面部血液循环改变所致。这种面容在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女性患者中可能更为明显,与性别相关,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面部血液循环的表现。
2.口唇发绀:因缺氧导致口唇部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呈现青紫色。在活动后或病情加重时,缺氧情况更为明显,口唇发绀会更显著,与患者的活动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活动量增加时心脏负荷加重,缺氧加重,发绀表现更突出。
二、触诊表现
1.心尖部舒张期震颤:用手触摸心尖部时可感觉到一种细微的震动感,这是由于二尖瓣狭窄时,血液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产生湍流,引起心室壁震动传导至胸壁所致。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胸壁较薄,可能更容易触及这种震颤,但需注意与其他心脏杂音震颤相鉴别。
2.肝大及压痛: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肝大,且有压痛。这是因为二尖瓣狭窄导致肺循环淤血,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肝脏淤血肿大。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的患者,若出现肝大及压痛,需考虑右心衰竭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对右心衰竭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需仔细评估。
三、叩诊表现
心浊音界可呈梨形,这是由于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所致。左心房增大时,心腰部饱满或膨出,使得心浊音界外形类似梨形。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心脏大小和形态可能因生理结构差异有一定细微差别,但基本的梨形改变是二尖瓣狭窄的典型叩诊表现。
四、听诊表现
1.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这是二尖瓣狭窄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杂音呈低调、隆隆样,局限于心尖区,左侧卧位时更明显。其产生机制是舒张期左心房血液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形成涡流所致。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与成人有差异,杂音的强度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隆隆样特征是存在的。
2.开瓣音:在心尖区内侧可闻及一个紧跟第二心音后的高调、短促、清脆的拍击样声音。它的存在提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度较好。开瓣音的出现与二尖瓣狭窄时瓣叶的弹性有关,若瓣叶钙化或弹性消失,则开瓣音可能消失。不同年龄患者瓣叶的弹性不同,老年患者瓣叶弹性可能下降,开瓣音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
3.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亢进,且由于肺动脉扩张,可出现分裂。这是因为二尖瓣狭窄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引起肺动脉瓣关闭延迟,从而出现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肺动脉高压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