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胎膜早破怎么办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破裂,是常见产科并发症,可增加多种不良结局风险。处理原则依孕周而定,<34周胎儿未成熟尽量延长孕周,采用期待治疗,包括绝对卧床、预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34周胎儿肺基本成熟建议适时终止妊娠。出现母体感染、胎儿窘迫等情况需及时终止,依指征选择分娩方式。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胎膜早破不良结局风险更高,有多次流产史孕妇心理负担重且感染风险增加,合并基础疾病孕妇母胎风险更高,都需密切监测、积极配合治疗并控制基础疾病。
一、胎膜早破概述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孕晚期胎膜早破是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胎膜早破可增加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率。
二、处理原则
1.孕周判断:孕周是决定处理方式的重要因素。若孕周<34周,胎儿未成熟,应尽量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存活率。但需综合考虑母胎情况,权衡期待治疗与立即分娩的利弊。若孕周≥34周,因胎儿肺已基本成熟,通常建议适时终止妊娠。
2.期待治疗:对于孕周较小且母胎情况良好者,可采用期待治疗。
一般处理: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预防感染:胎膜破裂后,细菌易上行感染,需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母体及胎儿感染风险,延长孕周。
抑制宫缩:有宫缩者,可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硝苯地平等,以延长孕周。但使用宫缩抑制剂需密切监测母胎情况,警惕不良反应。
促胎肺成熟:对于孕周<34周的孕妇,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如地塞米松,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终止妊娠: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终止妊娠。
母体因素:孕妇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感染征象,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宫缩等情况。
胎儿因素:胎儿窘迫,如胎心监护异常、羊水粪染等。
分娩方式选择:若孕妇无剖宫产指征,可考虑经阴道分娩。对于存在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剖宫产指征者,应行剖宫产术。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孕期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胎膜早破后发生感染、早产等不良结局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需更加密切监测母胎情况,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及检查,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焦虑等情绪影响病情。
2.有多次流产史孕妇:此类孕妇心理负担可能较重,胎膜早破后易过度紧张。要认识到过度焦虑不利于病情恢复,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医生需更加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更多心理支持。多次流产史可能使子宫内环境改变,增加感染风险,需更严格预防感染。
3.合并基础疾病孕妇:如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胎膜早破后母胎风险更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血压管理等要求。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及胰岛素用量;高血压孕妇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监测血压变化。因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孕妇务必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