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做针灸有效吗
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神经调节、改善血液循环等发挥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有较好疗效,适用各年龄段(儿童需谨慎)部分患者,孕妇等需注意相关事项,疗程一般每周2-3次、10-15次为一疗程,可与推拿、牵引等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一、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从神经调节角度来看,针刺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传导,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研究表明,针灸能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脑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1]。另外,针灸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使腰部肌肉、血管等组织的血流增加,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为受损的腰椎间盘周围组织创造良好的修复环境。
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证据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在疼痛缓解方面,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针灸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针灸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在功能改善上,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腰部活动度,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例如,有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等指标有显著改善,表明针灸有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2]。
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一般来说,各年龄段(除儿童需谨慎外)、不同性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病情处于合适阶段均可考虑针灸治疗。对于病史较短、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针灸效果可能更明显。但对于病情严重、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的患者,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考虑。
注意事项:孕妇应避免针灸腰部及腹部相关穴位,因为针灸可能会对子宫产生刺激,增加流产等风险。皮肤有破损、感染、瘢痕的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在针灸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称为“得气”,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针灸。
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程与频率
针灸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可能为10-15次。具体疗程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针灸的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1-2个疗程即可看到明显效果;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2-3个疗程甚至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针灸的穴位和手法等。
五、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针灸可与推拿、牵引等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例如,推拿可以配合针灸放松腰部肌肉,改善腰部的软组织状态,牵引则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三者联合使用能从多个方面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在联合治疗时,要注意各种治疗方法的操作顺序和力度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针灸医学分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