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什么意思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频率超正常范围(>100次/分钟),引发因素分生理性(年龄、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因素),表现有心悸等,靠心电图诊断,处理原则是生理性因素致的休息平复后多可恢复,病理性因素致的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且遵医疗规范、关注病情变化
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的因素
生理性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的新陈代谢较旺盛,心率相对较快,比如婴儿的窦性心率可能会比成年人稍快,随着年龄增长到成年后逐渐趋于稳定,但儿童在活动、哭闹、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是因为儿童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且身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
生活方式方面:健康人群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愤怒等)、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循环,以满足身体需求;而大量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时,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系统疾病: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时会刺激心脏自主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反射性地使心率增快)、心肌病等都可能伴随窦性心动过速。
全身性疾病:发热(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钟)、贫血(身体缺氧,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输送更多的氧气)、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导致心率增快)等全身性疾病也常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另外,急性出血、疼痛等情况也可能刺激机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及诊断
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心功能,导致头晕、乏力等表现。儿童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呼吸急促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上可以明确看到窦性P波规律出现,且心率>100次/分钟。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综合判断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
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处理:对于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一般在休息、平复情绪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例如,剧烈运动后停止运动,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心率通常会慢慢下降到正常范围。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让其安静下来,适当安抚,缓解紧张情绪,心率多可自行调整。
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处理: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比如,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需要进行抗甲状腺治疗;由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但在药物使用上需遵循相关医疗规范,且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基础治疗措施来控制心率等情况,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