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多种症状表现,常见皮肤症状为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针尖大小瘀点、瘀斑,儿童、经期女性、爱运动者及有皮肤过敏史者情况不同;黏膜出血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血疱,儿童、有挖鼻习惯及口腔卫生不良者更易出现;内脏出血症状有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泌尿道出血(血尿)、颅内出血(最严重但少见),老年人、有溃疡病史、高血压病史者风险更高;此外患者还可能有乏力等贫血症状,女性月经量增多,特殊人群如孕妇影响胎儿、老年人易有严重并发症、有基础疾病者会加重病情,特殊人群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皮肤症状
皮肤症状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的表现。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密集分布,常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渗出至皮下所致。儿童患者的皮肤较为娇嫩,瘀点、瘀斑可能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经期可能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增多的情况。对于有剧烈运动习惯的患者,皮肤受碰撞后更容易出现瘀点、瘀斑。有皮肤过敏病史的患者,皮肤症状可能会与过敏症状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二、黏膜出血症状
1.鼻出血:患者可出现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呈喷射状出血。儿童患者由于鼻腔黏膜较为脆弱,鼻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挖鼻习惯的患者更容易诱发鼻出血。
2.牙龈出血: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牙龈出血,严重时可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口腔卫生不良的患者,牙龈出血可能更为频繁。
3.口腔黏膜血疱:患者口腔黏膜可出现血疱,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可占据口腔一部分。血疱破裂后可形成溃疡,引起疼痛。
三、内脏出血症状
1.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或血便等症状。呕血多为棕褐色,黑便呈柏油样。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较弱,发生消化道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
2.泌尿道出血:表现为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泌尿道出血症状。
3.颅内出血:这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但相对少见。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儿童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
四、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这是由于长期慢性出血导致的。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特殊人群中,孕妇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出血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这些特殊人群一旦出现疑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