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评估包括病史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病史采集需关注高血压病史时长、控制情况、年龄性别差异及生活方式;临床表现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体格检查心脏体征有心界等改变,血压多明显升高;辅助检查中心电图有左心室肥厚劳损表现,胸部X线见心影等改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可排查继发性高血压,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相关表现有差异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高血压病史的时长、血压控制情况等,一般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往往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未得到良好控制。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高血压发生及进展情况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相对更大;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可能出现变化。生活方式方面,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进而影响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2.临床表现观察: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后期还可能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相关表现,如水肿、肝大等。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相对少见高血压性心脏病,但如有相关情况需格外关注其生长发育等情况与高血压的关联;老年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退,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心脏体征检查:可发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不同性别患者心脏解剖结构有一定生理性差异,对体格检查发现的心脏体征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年龄因素也会影响心脏体征的表现,例如儿童心脏相对较小,心脏体征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
2.血压测量:测量血压时需注意不同手臂、不同时间的血压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压多明显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能高于正常范围,且血压波动可能较大。
三、辅助检查依据
1.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劳损表现,如电轴左偏、R波增高、ST-T改变等。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典型;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影响心电图表现的判断。
2.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向左下扩大,主动脉弓迂曲延长等。通过胸部X线可初步判断心脏大小及形态改变情况,年龄因素会影响胸部X线对心脏显示的清晰度等,例如儿童胸部X线对心脏细节的显示相对有限。
3.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发现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降低等情况。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心脏超声表现有一定正常参考范围,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异常。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肌退行性变等影响超声心动图的判断;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心脏超声表现也可能有一定变化。
4.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但可能存在一些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实验室异常,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有血钾降低等,需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