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症怎么办
低血糖发生时要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15-20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未改善或有严重情况要打急救电话,还需查找饮食、运动、药物等诱因并预防再次发生,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情况需特别关注和管理
一、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
低血糖发生时应尽快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可选择15-20克含糖食品,如葡萄糖片,若没有葡萄糖片,也可选用普通糖果(约3-4块)、含糖饮料(150-200毫升)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对血糖变化更为敏感且能量需求特点不同,可根据年龄适当减少用量,比如1-4岁儿童可给予5-10克碳水化合物,如5毫升左右的10%葡萄糖溶液口服。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症状。
二、复测血糖
在补充碳水化合物后15-20分钟需再次测量血糖,以评估血糖升高情况。如果血糖仍未回升至正常范围(成人正常血糖范围3.9-6.1mmol/L),可重复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可能下降,复测血糖更为重要,以便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三、识别低血糖未纠正的情况并进一步处理
若补充碳水化合物后血糖仍未改善甚至持续降低,或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此时可能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比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等。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未纠正的风险更高,需要格外警惕,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更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
四、查找低血糖诱因并预防再次发生
1.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而降糖药物剂量未相应调整,容易引发低血糖。例如一些患者因外出就餐减少了主食摄入,但降糖药未减量,就可能导致低血糖。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固定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强调遵循饮食计划的重要性。
2.运动方面: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且未适当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时,易发生低血糖。比如糖尿病患者在原本规律运动的基础上突然增加运动量,而没有减少当天的降糖药物用量或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对于喜欢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要指导其合理安排运动计划,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调整相关治疗方案。
3.药物方面: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如胰岛素剂量过高、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对于正在使用多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密切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剂量对血糖的影响,定期评估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4.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调节能力与成人不同,且可能存在饮食不规律、运动配合度差异等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及药物管理,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例如儿童可能因玩耍忘记按时进餐而导致低血糖,家长需做好提醒和饮食安排。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低血糖后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指导要简单易懂且切实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