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推拿基本治疗
小儿疳积常用穴位及操作,包括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捏脊等,还提及注意事项,如操作环境要温暖舒适、操作者手法需熟练轻柔均匀持久有力、要在小儿情绪稳定时推拿、密切观察小儿反应、结合合理饮食起居等,以调理小儿疳积。
一、常用穴位及操作
1.补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医者以左手握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桡侧缘,约推100-300次。脾经为小儿补益要穴,可健脾胃、补气血,对于疳积患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因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通过补脾经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2.清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一掌骨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用右手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拇指根向拇指尖直推,约推100-300次。胃经清热和胃,小儿疳积多有胃热食积情况,清胃经可清胃热、消积食,缓解因胃热导致的腹胀、厌食等症状。
3.揉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平面,约揉100-200次。板门穴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疳积引起的食欲不振、食积腹胀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考虑到小儿皮肤娇嫩,揉动时力度要适中。
4.揉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掌根或拇指揉小儿中脘穴,约揉100-200次。中脘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揉中脘可调脾胃、和中气,改善小儿疳积导致的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小儿腹部脂肪相对较薄,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均匀。
5.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以掌面或四指摩小儿腹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摩5-10分钟。摩腹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对于小儿疳积引起的腹胀、便秘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小儿腹部皮肤敏感,摩腹时要温暖双手,避免过凉刺激小儿。
6.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脊柱两侧,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然后食指向前,拇指后退,交替捻动向前推行,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重复3-5遍。捏脊能调节阴阳、调理脏腑、通行气血、改善消化功能,对小儿疳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操作时要注意从下向上捏提,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小儿皮肤。
二、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推拿时应选择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小儿着凉,因为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寒冷环境可能导致小儿不适,影响推拿效果。
2.操作者手法:操作者手法要熟练、轻柔、均匀、持久、有力,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等调整手法力度。小儿骨骼、肌肉等组织较娇嫩,手法过重可能会损伤小儿组织,年龄较小的婴儿更要注意手法轻柔。
3.小儿配合度:尽量在小儿情绪稳定时进行推拿,若小儿哭闹不配合,可暂停推拿,待小儿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因为小儿在哭闹时身体紧张,不利于推拿操作,也可能影响推拿效果。
4.观察反应: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哭闹、皮肤发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小儿对推拿的耐受程度不同,要及时调整。
5.结合饮食起居:在进行推拿治疗小儿疳积时,还应配合合理的饮食,如给予小儿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起居有助于小儿疳积的康复。年龄较小的婴儿睡眠时间较长,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