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要不要做过敏原检测
慢性荨麻疹是否做过敏原检测需分情况,明确可能诱因人群、儿童患者建议检测;病因明确稳定、经规范治疗病情稳定者可不检测。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前若服抗组胺药需遵医嘱停药,检测后由医护人员观察处理,儿童患者需家长配合。
一、需进行过敏原检测的情况
1.明确可能诱因人群:如果慢性荨麻疹患者怀疑某些特定物质可能是诱发因素,例如明确接触某种食物后荨麻疹发作明显增多,或者接触特定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等)后病情有波动,这类人群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从临床研究来看,约有30%-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能通过过敏原检测发现相关致敏原,对于能明确致敏原的患者,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有助于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比如,有患者明确食用海鲜后荨麻疹复发,通过过敏原检测确认对海鲜中的特定蛋白成分过敏,避免食用后,荨麻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相对成人更可能与过敏原相关,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接触新的环境物质较多,通过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找到可能的致敏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对尘螨过敏,通过检测发现后,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除螨等措施有助于控制荨麻疹症状。
二、无需进行过敏原检测的情况
1.病因明确且稳定的患者:如果患者的慢性荨麻疹发作与明确且相对固定的因素无关,例如长期处于稳定的生活环境,没有明显新接触的可能致敏物质,且病情发作没有明显的特定物质诱发规律,可暂时不进行过敏原检测。比如,一位长期在固定环境中生活工作,且荨麻疹发作没有明显因接触特定物质而改变规律的患者,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进行观察,暂不急于过敏原检测。
2.经规范治疗后病情稳定者:对于已经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且没有明显新的可能致敏因素出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以考虑暂不进行过敏原检测。例如,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荨麻疹发作很少,且没有新的可疑过敏原接触史,此时可把重点放在维持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上。
三、过敏原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检测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局部会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根据红肿块的大小判断是否过敏及过敏程度。这种方法相对快速、简便,但对于某些过敏体质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且需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等规范,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血清中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这种方法不受抗组胺药物的影响,相对更客观,但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而且检测费用相对皮肤点刺试验可能稍高。
2.注意事项
检测前: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组胺药物,一般需要在检测前停用抗组胺药物一定时间,因为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干扰过敏原检测结果,具体停药时间需遵循医生建议。例如,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一般需要停用3-7天不等再进行过敏原检测。
检测后:无论是皮肤点刺试验还是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都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观察结果和进行后续处理。皮肤点刺试验后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避免搔抓等导致局部感染;血清检测后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止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检测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