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的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需合理膳食,限盐并补充钾、钙等,控制体重使BMI在18.5-23.9kg/m2,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药物治疗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不同药物有不同适用情况和禁忌及不良反应需注意监测。
一、生活方式干预
1.合理膳食:
限盐: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对于高血压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可显著降低血压。有研究表明,钠盐摄入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少钠盐摄入能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对盐敏感人群效果更明显。同时要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含有的大量钠盐。
补充钾、钙等:增加钾摄入,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增加钙摄入,牛奶、豆制品等是钙的良好来源,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2.控制体重:
体质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kg/m2。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降低血压。体重每减少10%,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应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比如中年男性和女性都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超标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3.适量运动: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压,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交感神经活性等。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较剧烈的运动方式,而老年人则更适合相对温和的运动,如慢走等,但都要保证运动的规律性和适度性。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通过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等。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比如可能导致低血钾等,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钾水平,对于有低钾血症风险的人群要谨慎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等,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阻断心脏β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者,但对于哮喘患者等有禁忌,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同时对于严重心动过缓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CCB):
例如氨氯地平等,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见的有踝部水肿等,但一般不影响治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卡托普利等,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起到降压作用。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蛋白尿、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但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像氯沙坦等,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适应证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禁忌证也基本相同,同样要注意高钾血症、妊娠及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