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询问高血压病史及其他相关心血管疾病史;临床表现有左、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心脏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各有相应表现及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
一、病史采集
1.高血压病史:详细询问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时间、血压水平、治疗情况等。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程较长者更易引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若患者高血压病史超过10年,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风险相对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特点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对明显,血压波动可能更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血压变化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这些都可能影响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2.其他相关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相关疾病史,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与高血压相互影响,促进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比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增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左心功能不全表现:早期可能在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逐渐肥厚、扩张,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当心脏功能失代偿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儿童一般较少患高血压性心脏病,但若有先天性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可能会较早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但相对少见。
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晚期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下肢水肿等。这是由于左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导致肺循环淤血,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影响右心功能,使体循环淤血,出现相应症状。
2.体征
心脏体征: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听诊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因为左心室扩大导致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还可能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等。不同性别患者心脏体征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儿童中,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不同,体征表现可能不太一样,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判断。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劳损的表现,如电轴左偏,$RV5$或$SV1$电压增高,$R+S$电压男性$>4.0mV$,女性$>3.5mV$,$ST-T$改变等。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的正常心率范围与成人不同,在判断左心室肥厚时需要参考儿童相应的正常范围标准。
2.胸部X线检查
可见左心室增大,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可见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下延伸等。主动脉升部、弓部迁曲延长,心影呈靴形。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也有特点,比如婴幼儿的心脏形态与成人不同,在判断心脏增大程度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是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发现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通过超声心动图还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指标。不同年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正常参考值不同,在儿童中需要依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4.实验室检查
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但可能会有一些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变化,如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提示存在心力衰竭,这对于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