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多在儿童期起病(家族过敏史者易患,成人后女性特殊时期发作有变化,长期接触过敏原或职业接触特定物质者易患),症状为反复发作喘息等,经规范治疗部分可控制,病情波动大,肺功能发作期指标下降等,影像学缓解期无异常、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有长期吸烟史等),症状为咳嗽咳痰,病情缓慢进展,肺功能早期可无异常、进展后气流受限等,影像学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有相应表现,可通过多方面区别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实际诊断需结合详细病史等综合判断
一、发病年龄及人群特点
哮喘:多在儿童期起病,有家族过敏史者更易发病,不同性别在儿童期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成人后部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哮喘发作可能有变化;一些长期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或职业性接触特定粉尘、化学物质的人群易患。
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有长期吸烟史,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长期吸烟导致气道损伤、肺部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相关,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特点
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冬季病情加重,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且需排除其他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疾病。
三、病程及病情进展特点
哮喘: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长期不发作,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出现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其病情变化与过敏原接触、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病情波动较大。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咳痰、喘息症状会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下降,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急性加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长期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而出现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四、肺功能检查特点
哮喘:通气功能检测显示发作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功能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气流受限后,FEV?/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
五、影像学检查特点
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胸部CT检查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但特异性不如肺功能等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晚期可出现肺纹理粗乱、肺气肿等表现,胸部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小气道及细支气管扩张等。
通过以上从发病年龄、症状表现、病程进展、肺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区别,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但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全面的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