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前兆及预防
糖尿病并发症有眼部、肾脏、神经、心血管等方面前兆,如眼部视力模糊等、肾脏尿中泡沫增多等;预防需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定期体检入手,血糖控制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有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血脂控制涉及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定期体检包括眼部、肾功能、神经病变等检查。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前兆
1.眼部并发症前兆: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视力相关的异常表现,约有24%-47%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15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并发症前兆表现。
2.肾脏并发症前兆:尿中泡沫增多,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导致尿中蛋白含量增加,从而出现泡沫尿;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水钠潴留引起。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肾病早期约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的现象。
3.神经病变并发症前兆: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中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前兆表现。
4.心血管并发症前兆:胸闷、心悸、活动后气促等。长期高血糖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异常表现。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1.血糖控制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吃蔬菜、全谷物等。例如,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一般建议占总热量的50%-60%。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有所调整,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老年患者则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阿卡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因素,例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选择经肝肾代谢的药物。
2.血压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体重,BMI应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小于6克。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不利于血压控制。
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压,还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时应注意避免过快降压引起不适。
3.血脂控制
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血脂指标和个体情况来决定,例如,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来调整药物剂量等。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眼底检查,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前兆并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指标的检测,早期发现肾脏并发症前兆。
定期进行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