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后要注意什么
小中风后的注意事项涵盖多方面。控制基础疾病方面,血压一般控制在收缩压13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等,血脂也有相应控制目标,需规范用药。生活方式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坚决戒烟。要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血液指标。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和语言功能康复。还需注意心理调节,防止出现情绪障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在用药和康复训练等方面各有特殊注意点。
一、控制基础疾病
1.血压:小中风后需密切监测血压,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等,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年龄较大、身体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2.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如二甲双胍等)综合管理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一般应降至2.59mmol/L以下,极高危患者需降至1.8mmol/L以下。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配合低脂饮食。
二、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饮酒者应严格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
2.运动: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以身体能耐受为宜。
3.戒烟:吸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坚决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三、定期复查
1.影像学检查:一般建议发病后13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了解脑部病变恢复情况,观察是否有新的梗死灶或出血灶等。
2.血液检查: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及身体整体状态,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康复治疗
1.肢体功能康复:若小中风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训练强度和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康复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2.语言功能康复: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语言训练,如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阅读理解训练等,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五、心理调节
小中风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影响康复进程。患者自身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家属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或药物干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耐受性较差。在用药方面,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渐进。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发生小中风相对少见,一旦发生,除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外,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要更注重个体化,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肌肉发育。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小中风风险较低,若不幸发生,在治疗和用药上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基础疾病控制药物应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种类,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胎儿造成压迫等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