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
糖尿病可引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运动神经病变有肌肉无力、萎缩;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心血管(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消化(胃排空延迟、肠道功能紊乱)、泌尿生殖(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尿失禁或尿潴留)系统相关症状,且不同患者因病史、血糖控制、年龄、生活方式等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感觉神经病变症状
1.麻木感:患者常出现手足部位的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一样,这种麻木感在夜间往往会加重,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感觉神经对刺激的正常传导有关,在长期高血糖的影响下,神经髓鞘等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出现感觉异常的麻木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尤其是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
2.疼痛:可表现为刺痛、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是间歇性疼痛,有的则是持续性疼痛。例如,部分患者会在行走后出现足部的刺痛,这是因为感觉神经病变后,对疼痛刺激的传导和感知异常,高血糖环境持续损伤神经,使得神经对正常或轻微的刺激产生过度的疼痛感知,年龄较大、长期高糖饮食、有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以及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相对更高。
3.感觉减退: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觉明显减退,比如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水温,容易被热水烫伤,这是由于感觉神经的功能受损,导致对外部刺激的感受能力下降,长期高血糖状态破坏神经组织,影响神经的正常感受器功能,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出现,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感觉减退往往更严重。
二、运动神经病变症状
1.肌肉无力:患者会逐渐出现手足部肌肉无力的情况,影响日常的精细动作,如拿东西、系鞋带等。这是因为运动神经受到糖尿病的损害后,无法正常传递神经冲动来支配肌肉收缩,长期高血糖使得神经轴突等结构发生病变,影响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调控,在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肌肉无力可能更明显。
2.肌肉萎缩:随着病情进展,受累的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表现为手足部位的肌肉体积变小,这是由于运动神经病变导致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支配,肌肉废用性萎缩,在病史较长、血糖控制差且病情逐渐加重的糖尿病患者中更容易发生,不同性别均可出现,但可能在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大、原本肌肉量较少的患者身上更易察觉肌肉萎缩的情况。
三、自主神经病变症状
1.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即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明显加快;还可能有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中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对心率和血压的调节,长期高血糖损害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在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患者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风险可能更高。
2.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可能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还可能有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异常,长期高血糖对胃肠道自主神经的损伤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病史较长的患者更易受影响。
3.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症状: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情况。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累及了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影响了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自主神经受损,使得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调控失衡,在病史较长、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此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