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运动员、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脏适应性改变及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病理性因素有心血管系统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梗死、心肌炎,内分泌系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药物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其他因素有颅内病变、低温环境。
一、生理性因素
(一)运动员及长期体力劳动者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其心脏功能较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会比常人慢,这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能满足机体在低代谢水平下的需求,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适应表现,年龄较大的长期体力劳动者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与性别无明显特定关联,主要是长期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脏功能的适应性改变。
(二)睡眠状态
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此时机体代谢率降低,对心率的需求减少,迷走神经的兴奋使得心率减慢,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会出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与性别关系不大,是机体在睡眠状态下的自我调节。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病因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有关,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主要是心脏自身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影响了窦房结的正常功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2.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可能影响到窦房结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相对较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病史中往往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心肌梗死发生后,窦房结供血受到影响,导致心率减慢。
3.心肌炎: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累及窦房结,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性别差异不明显,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病史,如感冒等,心肌炎症影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出现心率减慢。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
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自身免疫、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因素有关,病史中往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表现,如乏力、怕冷等,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神经调节,导致心率减慢。
2.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升高,可抑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等情况,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往往有导致高钾血症的基础疾病,如肾功能衰竭等,高钾血症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心率减慢。
(三)药物因素
1.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各个年龄段均可使用,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更容易出现。
2.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心率,不同年龄段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心率减慢的情况,与药物的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三、其他因素
(一)颅内病变
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颅内病变,可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往往有颅内病变的相关表现,如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颅内病变干扰了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二)低温环境
人体处于低温环境时,机体为了减少散热,会通过神经调节使心率减慢。多见于在寒冷环境中暴露时间较长的人群,如冬季户外工作者等,与年龄和性别关系不大,主要是低温刺激引起的机体适应性心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