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流行病学特点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表现,诊断标准包括症状特点、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方面
一、定义
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炎症会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二、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机制: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白三烯、组胺等,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进而引起气道狭窄。例如,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等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加重炎症反应。
2.气道高反应性机制: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当受到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如冷空气)、化学因素(如烟雾)等刺激时,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引发哮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气道上皮损伤、神经调节失衡等有关,气道上皮损伤后,一些神经末梢暴露,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三、流行病学特点
1.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会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会持续发病。儿童哮喘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早期呼吸道感染等有关,比如有家族哮喘病史的儿童,患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一些儿童早期患过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增加哮喘发病的几率。
2.性别因素:在儿童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青春期后,女性哮喘的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空气污染严重、室内装修污染等)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吸烟(包括被动吸烟)也会对气道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哮喘的发病几率以及加重病情。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接触较多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气道更容易受到损伤,引发哮喘。
4.病史因素: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等)的人群,患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风险较高。因为过敏性疾病往往提示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过敏状态,更容易发生气道的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
四、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喘息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气急表现为呼吸急促,患者感觉空气不足;胸闷可表现为胸部有压迫感;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在夜间或清晨咳嗽往往会加重。例如,有的患者可能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往往在接触刺激性因素后咳嗽明显加重。
2.体征表现:发作时可闻及双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缓解期患者可无明显体征,但如果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肺气肿等并发症的体征,如桶状胸等。
五、诊断标准
1.症状特点: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中,在哮喘发作时,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等指标会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一些特殊类型哮喘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4.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可发现患者是否对某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有助于明确哮喘的病因和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