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特殊亚型,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各年龄段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既往通常无糖尿病病史,起病突然伴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等表现,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治疗需胰岛素强化及纠正代谢紊乱,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与心理支持,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需谨慎调整治疗。
一、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定义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一种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的糖尿病亚型。通常患者在数天至数周内血糖急剧升高,迅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等严重代谢紊乱表现。
二、发病特点
1.年龄与性别方面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人,不过也有报道显示儿童甚至婴儿也可能罹患。在性别分布上,暂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倾向,但不同年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例如青少年患者可能在起病前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感染等前驱表现,而成年患者可能在起病时就已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症状。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目前尚未发现特定的生活方式因素是其明确的发病诱因,但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可能有病毒感染等情况,如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能与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有研究发现,在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同时存在病毒感染相关的标志物,提示病毒感染可能通过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的快速破坏,从而引发爆发性1型糖尿病。
2.病史相关
患者既往通常无糖尿病病史,起病非常突然,短期内血糖迅速升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同时常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等。在病史询问中,需要重点排查患者起病前的感染情况,因为病毒感染与该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例如,若患者在起病前1-2周有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随后迅速出现糖尿病相关严重代谢紊乱表现,就要高度怀疑爆发性1型糖尿病。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突然出现的高血糖相关症状,如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酮症酸中毒相关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糖水平:血糖显著升高,一般空腹血糖可超过16.7mmol/L,随机血糖更高。
酮体检测: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等酮症酸中毒相关指标异常。
自身抗体检测: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等,且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比,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体滴度可能更高。
胰岛功能检查: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几乎缺乏,C肽水平显著降低。
四、治疗原则
1.胰岛素治疗: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需要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通常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如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以迅速控制高血糖和纠正代谢紊乱。
2.纠正代谢紊乱: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包括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补充相应的生理盐水、钾盐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患者:儿童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补液等治疗时要严格计算补液量和速度,避免出现补液过多或过少等情况。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突然患重病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
2.老年患者:老年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胰岛素剂量,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同时要注意监测其他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避免因糖尿病的治疗而加重其他基础疾病。例如,在补液时要注意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防止补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