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抵抗力不强但低温下可长期保存;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三带喙库蚊为主要媒介,输血、母婴垂直传播虽罕见但理论上可能;宿主包括动物(猪是主要传染源,还有马、牛等家畜及鸟类、蝙蝠等)和人类(普遍易感,多数隐性感染);人群易感性方面,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生活在流行区、常户外活动且防蚊差的人群更易感染;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按时接种疫苗、做好防蚊,老年人注意休息和防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注重个人卫生和防护,出现疑似症状均应及时就医。
一、病原体因素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型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呈球形,直径约40nm,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该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但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二、传播途径因素
1.蚊虫叮咬: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病毒在其体内增殖,当再次叮咬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人。蚊虫不仅是传播媒介,还可能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病毒可在蚊虫体内越冬并经卵传代。
2.其他可能途径:虽然目前研究表明,通过输血、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乙脑的情况极为罕见,但在理论上仍存在一定可能性。
三、宿主因素
1.动物宿主:许多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猪的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含量多,且猪的饲养面广、更新率快,容易被蚊虫叮咬。幼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100%受到感染,因此猪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扩散宿主和传染源。此外,马、牛、羊、狗等家畜以及鸟类、蝙蝠等也可感染乙脑病毒。
2.人类宿主: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为300∶1~2000∶1。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四、人群易感性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人群对乙脑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血脑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感染乙脑病毒后更容易发病。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中2~6岁儿童更为易感。随着年龄增长,多数人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免疫力,发病率逐渐降低。
2.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人群,感染乙脑病毒后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此外,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乙脑病毒。
3.生活方式:生活在乙脑流行区、经常在户外活动且不注意防蚊措施的人群,感染乙脑病毒的机会增加。例如,农村地区由于蚊虫较多,且猪等动物饲养更为普遍,居民感染乙脑的风险相对城市居民更高。另外,从事畜牧业、农业等相关职业的人群,与动物接触机会多,也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是乙脑的高发人群,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乙脑疫苗,这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在乙脑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黄昏和黎明时分蚊虫活动频繁的时候。为孩子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乙脑病毒后可能病情较重。在流行季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样要做好防蚊工作,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疑似乙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感染乙脑的风险较高,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和蚊虫。如必须前往户外活动,要做好充分的防蚊措施。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