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怎么办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需迅速启动心肺复苏,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后实施胸外按压,同时呼叫急救团队并准备除颤仪,应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与监测,还要考虑儿童年龄及先心病病史等特殊因素,迅速准确采取系列抢救措施挽救患儿生命
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1.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首先迅速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轻拍并呼喊患者,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有无心跳,若确认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儿童患者,判断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因为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主要触摸颈动脉,但婴儿可触摸肱动脉。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其基础疾病可能导致的特殊情况,比如先心病患儿可能存在循环功能本身较差的情况,所以心肺复苏的起始要迅速。
2.实施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对于儿童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频率至少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儿童约为5厘米,婴儿约为4厘米。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环节,通过胸外按压可以暂时维持血液循环,为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血液灌注,尤其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的患儿,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争取后续抢救时间。
二、呼叫急救团队并准备除颤仪
1.呼叫急救团队: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立即呼叫手术室内的急救团队,告知他们患者心脏骤停的情况,让团队成员迅速携带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赶到现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快速响应机制,因为先心病患儿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及时呼叫急救团队能确保多学科协作抢救。
2.准备除颤仪:除颤仪到达后,迅速连接除颤仪,分析患者心律,若为室颤等可除颤心律,应立即进行电除颤。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除颤能量的选择要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适当调整,要严格按照除颤仪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电除颤是终止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能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三、药物应用(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
1.肾上腺素:在心脏骤停抢救中,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素,通过静脉或气管内给药等途径,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改善心脑灌注。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肾上腺素要谨慎评估其基础病情,因为先心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效果。
四、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与监测
1.高级生命支持:包括建立人工气道,如进行气管插管,以保证有效的通气。同时进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参数,维持合适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的患儿,气管插管要考虑到先心病患儿的解剖结构特点等因素,确保插管顺利且不加重病情。
2.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末梢循环等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抢救措施。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尤其关注其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因为先心病本身就涉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心脏骤停后这些指标的监测对于判断病情和预后非常重要。
五、特殊人群(以儿童为例)的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时,病情变化更快,心肺复苏和抢救措施的实施要更加迅速、精准。医护人员要熟悉儿童心肺复苏的特点,如胸外按压和通气的比例等与成人不同,婴儿心肺复苏通常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例,儿童为15:2。
2.先心病病史因素:对于有先心病病史的患儿,在心脏骤停抢救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心脏病变。例如,某些复杂先心病患儿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等情况,在使用药物或进行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对肺动脉压力等的影响,避免加重病情。同时,术后的先心病患儿可能存在切口愈合等相关问题,在进行胸外按压等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对手术切口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是非常危急的情况,需要医护人员迅速、准确地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同时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先心病病史等特殊因素,以最大程度挽救患儿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