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动过速是成人窦性心律频率超100次/分,常见生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病理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临床表现有心悸等,靠心电图诊断,需与其他心动过速鉴别,治疗针对病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源是窦房结,其冲动产生有一定的规律,当频率超出正常范围上限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常见原因
1.生理因素
年龄与性别:儿童的心率通常比成人快,新生儿心率可超过120次/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心率差异不大,但青春期后女性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月经周期等)可能更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老年人基础心率相对较慢,但在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一般运动结束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愤怒等,会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大量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的某些成分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2.病理因素
心血管疾病: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代偿)、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反馈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肌病等都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率增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20次/分,这是因为发热会使机体代谢率增高,心脏需要更快地工作来满足身体需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提高氧输送,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三、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可发现心率超过100次/分,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上显示窦性P波,PR间期0.12-0.20秒,心率>100次/分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明确病因。
2.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类型的心动过速相鉴别,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等,通过心电图的详细特征可以进行鉴别。
五、治疗与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去除相应诱因后心率可恢复正常,如休息、平复情绪等;如果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治疗甲状腺疾病,贫血需要纠正贫血等。
2.一般处理: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通过休息、放松心情等方式即可缓解。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发热、剧烈哭闹等引起,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情况,避免儿童过度哭闹,保持儿童情绪稳定。如果儿童窦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应注意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谨慎评估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心脏问题,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需要谨慎对待,要考虑到妊娠本身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妊娠相关并发症等。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状态,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