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过程中部分P波后QRS波群突然脱落、PR间期恒定不变的心律失常。其病因包括心脏疾病、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因素如老年人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表现上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等,年龄、基础病、生活方式会影响症状程度。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心脏起搏治疗。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等特殊人群,治疗时需分别考虑其身体状况、生长发育、胎儿影响、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处理。
一、定义与概述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过程中,部分P波后QRS波群突然脱落,而PR间期恒定不变。这意味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出现了间歇性的中断,使得心室不能按照正常的节律收缩。
二、病因
1.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病变,会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肌血供,传导系统功能可能受损。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若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影响心脏传导功能。
3.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等,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影响房室传导。
4.其他因素:老年人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发育异常也可能引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1.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发生黑矇、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者可能因机体耐受性差,症状相对更明显。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症状可能更严重且病情进展更快。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酗酒的患者,症状也可能加重。
四、诊断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方法。典型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PR间期固定,可据此明确诊断。
2.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发作的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该检查可精确测定心脏各部位的电活动和传导情况。
五、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心肌供血;停用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等。
2.药物治疗:对于心室率较慢且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室率,但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
3.心脏起搏治疗:是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或心室率显著缓慢、伴有晕厥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
六、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其他疾病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植入起搏器后,要加强护理,定期复查,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2.儿童:儿童发生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相对较少,多与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炎等有关。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体型和生长发育的起搏器,并定期随访调整。
3.孕妇:孕妇发生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或治疗措施对胎儿的影响。症状较轻时可先采取观察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如需药物治疗,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必要时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进行评估和治疗。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大量吸烟酗酒或经常熬夜的患者,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病情恢复。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