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怎么检查
风湿性心脏病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需观察一般状态和心脏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含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检查从不同方面对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检查的表现及意义等方面有相应特点。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态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脉搏异常,如脉搏短绌等情况,体温方面若有风湿活动可能出现低热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老年人在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及异常表现上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脉搏相对较快,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等。
2.心脏体征检查:
视诊: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儿童时期心脏增大可能导致心前区隆起,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观察到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等。
触诊:检查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及有无震颤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可能触及舒张期震颤。
叩诊:确定心脏相对浊音界,判断心脏大小和形状。随着风湿性心脏病的进展,心脏各房室增大可导致浊音界发生相应改变。
听诊:重点听诊心音和杂音。二尖瓣狭窄时可闻及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主动脉瓣病变时也会有相应特征性杂音。不同性别患者在心脏杂音的表现上可能无本质差异,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性别相关因素可能有不同影响,比如女性在某些激素变化时期可能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情有一定影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风湿活动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的变化需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来综合判断,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且感染等情况引起的血常规变化可能更频繁。
长期患病导致贫血时,可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贫血的判定标准有差异,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随年龄变化。
2.红细胞沉降率(ESR):
风湿活动时,ESR常增快。它是反映风湿活动的一个指标,但不是特异性指标,多种炎症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ESR升高。老年人的ESR可能生理性增快,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来鉴别。
3.C反应蛋白(CRP):
CRP在风湿活动时也会升高,其敏感性较高,能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监测CRP有助于评估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
4.自身抗体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风湿性心脏病多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ASO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对诊断风湿热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年龄人群ASO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ASO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类风湿因子(RF)等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鉴别,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RF多为阴性,但如果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出现阳性结果。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及肺部血管纹理情况。二尖瓣狭窄时,X线表现为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淤血等;主动脉瓣病变时可出现相应的主动脉形态改变及心脏大小变化。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心电图检查:
能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风湿性心脏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电图可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结合年龄因素进行准确判断。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可以明确瓣膜病变的程度,如二尖瓣狭窄时瓣口面积的大小、瓣膜的增厚、钙化情况等;还能评估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等。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超声心动图检查都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但儿童在检查时可能需要适当的安抚等措施以配合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