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鳞屑角化型脚气
鳞屑角化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主要累及足跟等部位的常见足部皮肤病,病因与真菌类型及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等因素有关,成年人、男性及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更易感染;症状有鳞屑、角化、瘙痒,通过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等)和药物治疗(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足部清洁、选合适鞋袜、注意公共卫生和增强免疫力。
一、鳞屑角化型脚气的定义
鳞屑角化型脚气是一种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常见足部皮肤病,属于足癣的一种类型,主要累及足跟、足跖及足侧缘。
二、病因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所致。这些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足部多汗、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共用拖鞋或脚盆等行为,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年龄方面,成年人由于活动量大、足部出汗多,相对儿童更容易感染;性别上,男性因活动范围广、出汗相对较多,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生活方式上,经常运动、长时间穿皮鞋或不透气运动鞋的人群感染几率增加。有手足癣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较高。
三、症状表现
1.鳞屑:患病部位皮肤会出现明显的鳞屑,这是由于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导致角质层细胞过度增生、脱落而形成。鳞屑一般较为细小,呈片状或粉末状,可不断脱落。
2.角化:皮肤逐渐增厚、粗糙,纹理加深,尤其是足跟和足跖部位,严重时可出现皲裂。角化是因为真菌长期刺激皮肤,使皮肤角质层增厚,皮肤弹性降低。
3.瘙痒: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但相对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足癣,瘙痒症状可能较轻。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医生根据患者足部出现的鳞屑、角化、瘙痒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真菌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真菌培养,检测病变部位是否存在皮肤癣菌,以明确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病例,真菌学检查尤为重要。
五、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的袜子。可以定期用温水泡脚,但避免长时间浸泡。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泡脚水温要适宜,避免烫伤。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生活用品。对于爱运动的人群,运动后及时更换鞋袜。
2.药物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症状严重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尤其是口服药物,一般优先选择外用药物,且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应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的抗真菌药物,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需要评估肝肾功能,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保湿剂,缓解皮肤干燥和皲裂。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4.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发生鳞屑角化型脚气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不易控制、溃疡等。因此,这类患者要更加积极地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密切观察足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脚,洗脚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趾间。
2.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的袜子,避免长时间穿同一双鞋子。
3.注意公共卫生: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尽量穿拖鞋,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地面。
4.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真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