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合并糖尿病需从多方面管理,包括血糖监测,每天监测4-7次,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范围;饮食管理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食物种类;运动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并依状况调整强度;血糖不达标时用胰岛素;孕期监测胎儿及预防孕妇并发症;分娩期依情况选时机和方式;产后产妇监测血糖,新生儿密切观察护理。
一、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孕妇需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等。通过自我监测可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一般建议每天监测4-7次,如空腹、三餐后2小时等。例如,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对于有特殊病史或生活方式的孕妇,如肥胖孕妇,可能需要更频繁监测以更好把控血糖。
二、饮食管理
总热量控制: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计算总热量。一般来说,孕期需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但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例如,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15-20千卡热量。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需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但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食物种类分配:应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蛋白质占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脂肪占20%-30%,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多吃蔬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蔬菜每天摄入量可在500克左右。
三、运动管理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进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孕妇瑜伽则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能帮助孕妇增强身体柔韧性和体力,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运动需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孕周来调整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孕妇,如曾有流产史等,运动时要更加谨慎。
四、药物治疗
胰岛素应用:当饮食和运动管理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妊娠合并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其应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例如,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证母婴健康。
五、孕期监测与并发症预防
胎儿监测: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如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生长。一般从孕中期开始,每4周左右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孕晚期可适当增加检查频率。同时,还可通过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胎心监护一般从孕32周左右开始进行。
孕妇并发症预防:要注意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需定期监测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有既往病史的孕妇,如曾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更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六、分娩期管理
分娩时机选择:一般根据孕妇血糖控制情况、胎儿成熟度等因素来选择分娩时机。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胎儿成熟度合适,可在孕38-39周左右考虑引产;如果有不良情况,可能需要适当提前分娩。例如,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时,需及时终止妊娠。
分娩方式选择: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孕妇血糖控制良好,胎儿情况正常,可考虑阴道分娩;但如果存在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则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血糖、胎心等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七、产后管理
产妇血糖监测:产后产妇仍需监测血糖,一般在产后1-2周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部分产妇产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由于在高血糖环境下生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其血糖情况,及时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喂养等护理工作,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新生儿,如巨大儿等,更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