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无氧运动心率正常值计算方法不同,一般成年人用“220-年龄”估算上限且心率达最大心率60%-85%为有效区间,老年人用“170-年龄”估算上限且心率为最大心率50%-70%较合适,青少年用“208-0.7×年龄”估算最大心率且心率为最大心率65%-80%较适宜,影响因素有身体状况、运动项目、环境因素,身体状况中健康与患病人群有别,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率要求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心率。
一、不同人群无氧运动心率正常值的计算方法
(一)一般成年人
通常采用公式“220-年龄”来大致估算无氧运动时的心率上限。例如,20岁的成年人,其无氧运动心率上限约为220-20=200次/分钟;而40岁的成年人,上限则约为220-40=180次/分钟。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实际情况还会因个体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无氧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85%才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运动强度区间。比如对于20岁成年人,最大心率的60%为200×0.6=120次/分钟,85%为200×0.85=170次/分钟,那么其无氧运动时较为适宜的心率范围大致在120-170次/分钟。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无氧运动心率正常值的计算需要适当调整。可以采用“170-年龄”的公式来估算心率上限。以60岁的老年人为例,其无氧运动心率上限约为170-60=110次/分钟。同时,老年人进行无氧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较为合适。对于60岁老年人,最大心率的50%为110×0.5=55次/分钟,70%为110×0.7=77次/分钟,所以其无氧运动适宜心率范围大致在55-77次/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进行无氧运动前最好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自身的运动风险。
(三)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氧运动心率正常值的计算也有其特点。一般可以用“208-0.7×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例如,15岁的青少年,最大心率约为208-0.7×15=208-10.5=197.5次/分钟。其无氧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0%。那么15岁青少年无氧运动适宜心率范围为197.5×0.65≈128次/分钟到197.5×0.8≈158次/分钟。但青少年在进行无氧运动时要特别注意运动强度的把控,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运动前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准备活动。
二、影响无氧运动心率正常值的因素
(一)身体状况
1.健康人群:身体状况良好的人,无氧运动时心率能够较好地达到上述估算的正常范围区间。例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成年人,其心肺功能较好,在进行无氧运动时,心率能够较为顺利地维持在有效运动强度对应的心率范围。
2.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无氧运动时心率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比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由于心脏供血等方面的问题,其无氧运动心率可能会低于预期,或者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化可能不太稳定,容易出现心率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情况,这类人群进行无氧运动前必须咨询医生,根据医生评估来确定适宜的运动心率范围。
(二)运动项目
不同的无氧运动项目对心率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例如高强度间歇训练中的无氧运动,其心率升高幅度往往较大,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最大心率估算值的上限;而像简单的力量训练中的无氧部分,心率升高幅度相对可能没那么大。比如进行短距离快跑的无氧运动项目,心率上升较快且能达到较高水平;而进行举重等力量无氧运动时,心率上升幅度相对短跑等项目会小一些,但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把控在合理范围。
(三)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无氧运动心率。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无氧运动,身体为了散热等原因,可能会使心率相对偏高;而在寒冷环境下进行无氧运动,身体代谢等情况的变化可能会使心率相对偏低。例如在炎热的夏天进行无氧运动,人体散热困难,心率可能会比在适宜温度环境下运动时高一些,这时候就需要更加谨慎地控制运动强度和心率,避免出现过度运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