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的症状
儿童白血病症状多样,全身性症状有发热(包括“肿瘤热”和感染致热)、乏力疲倦(因贫血引起)、盗汗、体重下降;造血系统症状表现为贫血和出血(因血小板异常);骨骼和关节症状有骨痛(胸骨压痛有诊断提示意义)、关节痛;肝脾和淋巴结会肿大,分别影响消化功能和可能成为首发表现;还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和生殖系统症状(男性睾丸无痛性肿大)。特殊人群中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有家族病史的更需警惕,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患病期间要注意营养、休息和防感染。
一、全身性症状
1.发热:这是儿童白血病常见症状之一,可为低热,体温波动于37.5℃38℃,也可为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白血病细胞本身可释放致热物质,引起“肿瘤热”;二是白血病患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从而导致发热。
2.乏力和疲倦: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贫血。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容易感到疲倦,不爱活动,日常玩耍时较以前更容易累。
3.盗汗:部分患儿在夜间睡眠时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这可能与机体代谢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的活动有关。
4.体重下降:白血病会影响患儿的正常代谢和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患儿进食量减少,同时身体消耗增加,就会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的情况。如果在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造血系统症状
1.贫血:随着白血病病情的发展,贫血症状会逐渐加重。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会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患儿除了面色苍白外,还可能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淡。严重贫血时,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2.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出血表现有皮肤瘀点、瘀斑,多分布在四肢,轻轻碰撞或挤压后就容易出现;鼻出血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时不易止血;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在刷牙或进食较硬食物时容易发生;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泌尿系统出血,出现血尿。
三、骨骼和关节症状
1.骨痛: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和骨膜,会引起骨骼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酸痛,也可为剧痛。疼痛部位多见于四肢长骨、胸骨、脊椎骨等,其中胸骨压痛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患儿可能会诉说腿痛、胳膊痛,在活动或受压时疼痛加剧,有时会影响行走和肢体活动。
2.关节痛:部分患儿会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关节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也可能出现轻度肿胀。关节痛可能会导致患儿关节活动受限,不愿活动关节。
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1.肝脾肿大: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脾肿大。在体格检查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大的肝脏或脾脏。一般来说,脾脏肿大更为明显,轻度肿大时可能仅在深吸气时才能摸到,严重肿大时可超过脐部。肝脾肿大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消化功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还可侵犯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较硬,可活动,无明显压痛。有时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患儿就诊的首发表现。
五、其他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当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积聚,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
2.生殖系统症状:男性患儿可能出现睾丸无痛性肿大,这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所致。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殖功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由于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对于有家族性白血病病史的儿童,更要提高警惕,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孩子患病期间,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