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和过敏性咳嗽的区别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有病毒细菌反复感染、气温下降、烟雾粉尘等慢性刺激、吸烟、过敏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辅助检查有血常规、痰涂片培养、胸部X线等,治疗分急性和慢性,对症及抗感染等;过敏性咳嗽是特殊类型哮喘,病因是接触过敏原和遗传,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等,辅助检查有过敏原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检查等,治疗关键是脱离过敏原,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用药有考量
一、定义与病因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因是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生活中长期接触污染环境、有吸烟史等人群易患。
过敏性咳嗽:也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病因主要是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及青少年,且往往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性质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喘息、气促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出现高热。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急性支气管炎病程在1-2周,慢性支气管炎则会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迁延不愈。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咳嗽症状相对更剧烈,且因不会咳痰可能表现为咳痰困难,而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等更明显的呼吸功能受限表现。
过敏性咳嗽: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咳嗽往往比较剧烈,夜间及清晨咳嗽较为明显,运动、接触过敏原后咳嗽可加重。一般不伴有发热,肺部听诊通常无明显异常体征。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脱离过敏原后咳嗽可有所缓解,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又可复发。儿童患者可能在过敏季节时咳嗽症状更为突出,且可能同时伴有其他过敏表现,如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三、辅助检查
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痰涂片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发现,反复发作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过敏性咳嗽: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过敏性咳嗽的重要依据,通过吸入激发剂,观察气道反应性变化来判断。肺功能检查,多数患者发作时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值流速)等指标可出现下降,但在缓解期可恢复正常。
四、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咳嗽无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氨溴索等祛痰;有气喘时可用氨茶碱等平喘。若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同样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平喘为主,感染控制后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儿童用药需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的药物;老年人则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的肾毒性等。
过敏性咳嗽:首先要脱离过敏原,这是治疗的关键措施,如避免接触花粉、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接触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咳嗽、气喘症状;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减轻气道炎症,但儿童使用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还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但脱敏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特殊人群如儿童在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以最小的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老年人则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联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