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药物有哪些
治疗过敏性咳嗽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包括有中枢抑制作用的第一代如氯苯那敏,中枢抑制弱、副作用小的第二代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吸入性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是一线用药,口服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用于病情较重者)、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安全性高、适用于不同年龄段)、支气管扩张剂(β?受体激动剂分短效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常与β?受体激动剂联用);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儿童选安全性高有儿童剂型的药,孕妇权衡利弊选药,老年人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并调整剂量,有其他病史者告知医生病史以便选合适方案。
一、抗组胺药物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它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还具有抗胆碱作用,对减轻鼻黏膜充血也有一定帮助。不过,这类药物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所以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群应慎用。
2.第二代抗组胺药: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它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副作用较小,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适用于大多数过敏性咳嗽患者。儿童也有相应适合的剂型和规格,但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一线用药。其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会有局部不良反应,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使用后应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的残留。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配合储雾罐使用,以确保药物能更好地到达气道。
2.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当病情较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可能会使用。但长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如肥胖、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因此一般会短期使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更要谨慎评估利弊,严格控制疗程和剂量。
三、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钠是常用的白三烯调节剂,它可以抑制气道中的白三烯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对于过敏性咳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尤其对于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或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孟鲁司特钠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四、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受体激动剂,以及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短效制剂主要用于缓解急性咳嗽症状,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长效制剂作用时间长,可用于长期控制病情。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更为明显。儿童使用时需注意监测心率等指标。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它可以通过阻断气道的胆碱能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气道分泌物。常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增强疗效。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会有口干等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有儿童剂型的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孟鲁司特钠等。低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第一代抗组胺药。使用吸入性药物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确保正确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用药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选择治疗过敏性咳嗽的药物时需要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如口服糖皮质激素等。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治疗过敏性咳嗽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剂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4.有其他病史者:如患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应慎用。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绝对不能使用该药物。在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