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由生物等因素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病程3周内,病毒感染常见,症状起病急,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等,影像学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治疗对症和病因;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程长,每年发病持续3月、连续2年或以上,症状有咳嗽、咳痰等,影像学早期可无异常,后期肺纹理增粗等,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一、定义与病程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病程一般在3周以内。多为自限性,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受凉、过度疲劳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过度劳累、淋雨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增加发病风险,既往体健者患病后经适当治疗多可较快恢复。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发病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反复感染)等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等生活方式及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更易罹患,病情易反复,可逐渐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二、症状表现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有痰中带血,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多在3-5天内好转,咳嗽可能会持续2-3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可能因咳嗽较剧烈影响睡眠和进食等。
2.慢性支气管炎: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有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可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中老年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活动后气短等表现,不同性别在症状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者患病风险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对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三、影像学表现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周围血常规检查多数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2.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呼吸功能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病情进展后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减少等;血常规检查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一般预后良好,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平喘为主。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祛痰镇咳可选用盐酸氨溴索、复方甘草合剂等;平喘可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等。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药物时要谨慎,同时要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