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病是什么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和体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诊断依据主要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及辅助检查,治疗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避免触发因素和健康教育,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气道内存在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气道狭窄。例如,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等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促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2.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当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刺激时,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部分青少年患者可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2.体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重症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情危重,因为此时气道严重狭窄,气流受限明显。
三、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个体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
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家养宠物的皮屑和唾液、霉菌等;室外过敏原如花粉、草粉等。例如,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长期接触尘螨排泄物等可引发哮喘发作。
职业性致喘物: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可诱发哮喘,如制药行业、农业中的某些粉尘等。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可刺激气道,诱发哮喘发作。
四、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3.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在发作期,通气功能检测显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等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有助于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胸部X线检查:在发作期可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五、治疗与管理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和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缓解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可抑制气道炎症,长期使用以控制病情。
2.避免触发因素: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定期清洁房间以减少尘螨数量,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
3.健康教育:患者需要了解哮喘的性质、发病机制,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掌握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等。
六、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哮喘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治疗上应优先选择吸入性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哮喘发作的诱因和症状变化,加强家庭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等。
2.老年患者: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对哮喘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病情,家属应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呼吸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3.妊娠期患者:哮喘在妊娠期可能会有所变化,治疗时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