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脾肾阳虚
痹症脾肾阳虚型由外邪侵袭闭阻经络及素体脾肾阳虚等致,有关节冷痛等表现,诊断依据包括症状、舌脉及诱因等,治疗原则为温补脾肾散寒通络,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调理,还需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需综合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痹症脾肾阳虚的概念及病因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脾肾阳虚型痹症多因素体脾肾阳虚,复感外邪,内外相搏,痹阻经络而成。素体阳虚,或年高体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肾阳虚;或久居寒冷潮湿之地,外寒入侵,损伤脾肾阳气;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日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
二、脾肾阳虚型痹症的临床表现
1.关节症状:关节冷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剧,常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肩关节等,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
2.全身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小便清长等。
三、脾肾阳虚型痹症的诊断依据
1.症状表现:具有上述关节冷痛、畏寒怕冷等典型的脾肾阳虚相关症状。
2.舌脉表现: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病史及诱因:有久居寒湿之地、过食生冷等导致脾肾阳虚的诱因,或有年高、素体阳虚等病史。
四、脾肾阳虚型痹症的治疗原则
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五、中药调理相关
可选用具有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作用的中药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辨证论治后确定。
六、非药物干预方法
1.针灸推拿
针灸:可选取肾俞、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起到温补脾肾、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针灸时需特别注意穴位的精准定位和操作的轻柔规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适当调整针刺的深度和强度。
推拿:采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腰部、膝关节等相关部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推拿时力度要适中,根据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儿童需轻柔操作,老年人则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2.康复锻炼
适合进行一些适度的、温和的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暖: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湿之邪侵袭。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潮湿环境中,要及时增添衣物,可佩戴护膝、护腰等保暖器具。对于儿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因着凉而加重病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重关节部位的保暖。
饮食:饮食上宜进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核桃等,以温补脾肾。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儿童的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老年人的饮食要易于消化,遵循温补的原则。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老年人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脾肾阳虚型痹症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和调理过程中要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方面,针灸推拿要选择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康复锻炼要选择适合儿童身体特点的温和运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影响脾胃功能的生冷食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脾肾阳虚型痹症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和身体耐受性。中药调理要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非药物干预中,针灸推拿的力度和强度要适中,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关节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暖和饮食的温补,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对于脾肾阳虚型痹症,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调理方案,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