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在病史、症状表现、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者,夜间憋醒、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治疗重减轻心脏负荷;支气管哮喘多有过敏等史,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治疗重缓解气道痉挛等,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史方面
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多有左心衰竭病史。例如,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多年的患者,在某些诱因下可能发生心源性哮喘。其发病往往与劳累、感染、输液过快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进而引发心源性哮喘。
2.支气管哮喘:多有过敏史或哮喘家族史,患者既往常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或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可能诱发哮喘的因素。比如,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季节接触花粉后易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二、症状表现方面
1.发作时症状特点
心源性哮喘: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伴有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混合在痰液中形成粉红色泡沫痰。患者还可能伴有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等表现,呼吸频率可增快,可达30-50次/分,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支气管哮喘: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前多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症状缓解后哮鸣音可消失。一般无粉红色泡沫样痰。
2.缓解方式
心源性哮喘:患者坐位休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容易反复。
支气管哮喘:去除诱因或使用平喘药物后多能较快缓解。
三、体征方面
1.心源性哮喘:心脏体征可有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心音低钝等,还可能有原发病的相应体征,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闻及心脏瓣膜区的杂音等。
2.支气管哮喘:心脏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主要是肺部哮鸣音等表现。
四、辅助检查方面
1.心电图
心源性哮喘:可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改变,如ST-T改变、房性或室性早搏等,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可发现相应的梗死图形。
支气管哮喘:心电图多无特异性改变,发作时可因过度通气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等。
2.胸部X线
心源性哮喘: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表现,如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KerleyB线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在肋膈角处出现的水平横线。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
3.超声心动图
心源性哮喘: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有助于明确心脏基础疾病,如心肌病、瓣膜病等。
支气管哮喘:超声心动图一般无异常发现。
五、治疗原则方面
1.心源性哮喘: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于呼吸困难明显者可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2.支气管哮喘:治疗主要是缓解气道痉挛,抗炎等。常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及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抗炎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源性哮喘相对较少见,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较为常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如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的联合制剂等,且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发作先兆,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心源性哮喘的儿童,要更积极地查找心脏基础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心源性哮喘多与退行性心脏病变或长期慢性心脏病史有关,老年人支气管哮喘也较为常见。老年人在治疗心源性哮喘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剂量需要调整,同时要注意防治可能的并发症。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要注意避免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在用药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的骨质疏松等问题。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心源性哮喘要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治疗需权衡利弊,以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为主。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也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产检,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