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因FⅧ基因缺陷致FⅧ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出血、诊断、治疗、预防管理等方面。发病机制是FⅧ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不能正常启动,遗传为伴X隐性,男性发病、女性携带或患病;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内脏出血等;诊断靠凝血功能检查(APTT延长、FⅧ:C测定明显降低)和基因诊断;治疗包括替代治疗(输含FⅧ浓缩制剂)和家庭治疗;预防管理需避免外伤、定期随访监测调整治疗并遗传咨询。概括为: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因FⅧ基因缺陷致FⅧ异常引发凝血障碍,有特定发病机制、多样临床表现,通过凝血功能等检查诊断,采用替代和家庭治疗,需预防出血、定期随访及遗传咨询来管理。
一、甲型血友病的定义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导致血浆中FⅧ缺乏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
(一)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FⅧ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当FⅧ缺乏时,内源性凝血途径不能正常启动,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易发生出血。其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携带致病基因。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Y(正常)或X?Y(患病),女性携带者为X?X?,女性患者为X?X?。
二、甲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一)出血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皮肤擦伤、刺伤等轻微创伤后,表现为皮肤瘀斑、血肿。儿童患者在学步期可能因碰撞等出现膝关节周围血肿等。
2.关节出血:是甲型血友病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多见于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关节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若反复关节出血,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关节反复出血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3.肌肉出血和深部组织血肿:可发生于肌肉内,导致肌肉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4.内脏出血:较少见,但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等,严重的内脏出血可危及生命。
三、甲型血友病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凝血功能检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这是甲型血友病筛选试验的重要指标,但需注意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APTT延长,需进一步鉴别。
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测定明显降低,是诊断甲型血友病的关键指标,根据FⅧ:C活性降低的程度可将甲型血友病分为重型(FⅧ:C<1%)、中型(FⅧ:C1%5%)、轻型(FⅧ:C5%25%)和亚临床型(FⅧ:C25%45%)。
2.基因诊断: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以及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对于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基因诊断可以帮助确定胎儿是否患病,为优生优育提供指导。
四、甲型血友病的治疗
(一)替代治疗
通过输注含FⅧ的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来补充体内缺乏的FⅧ,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出血症状。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部位,确定凝血因子的输注剂量和输注频率。例如,对于关节出血等中等程度的出血,可能需要输注一定剂量的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来促进止血。
(二)家庭治疗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治疗,由患者或其家属自行注射凝血因子浓缩制剂,这样可以及时控制出血,减少出血对关节等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家庭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接受正规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甲型血友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预防出血
患者及家属应避免外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若必须进行手术,需在术前充分补充凝血因子。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加强护理,避免其进行剧烈运动,防止碰撞等导致出血。
(二)定期随访
定期监测FⅧ:C活性等凝血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替代治疗方案。同时,关注关节等部位的情况,早期发现关节病变并及时干预,对于儿童患者,要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确保其正常生长。
(三)遗传咨询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再发风险,为备孕夫妇提供生育指导,如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等手段选择健康的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