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从多方面防控,包括规律用药监测血糖、合理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日常细致检查足部、清洁护理并选合适鞋袜,避免赤足和正确修剪趾甲,同时积极管理血压血脂、戒烟限酒以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保障足部健康及整体身体状况良好
一、控制血糖水平
1.规律用药与监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和青少年需根据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患者要兼顾低血糖风险等因素。例如,年轻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糖控制以避免长期并发症,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老年患者则需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止低血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2.生活方式对血糖的影响:合理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要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控制总热量。比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适当运动也有助于控制血糖,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中青年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跌倒等意外情况。有病史的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运动风险。
二、足部检查与护理
1.日常检查:每天要检查足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溃疡、水疱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周围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风险的患者,要特别关注足部细节。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感觉减退,更易忽视足部损伤,需仔细查看足底、足趾间等部位。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的细致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由于活泼好动,家长要协助做好足部检查;老年患者可能感觉功能退化,自己检查时需更加仔细或由他人协助。
2.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37℃-40℃为宜)清洗足部,清洗后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要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对于皮肤干燥的患者,清洗后可适当使用无刺激性的润肤霜,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在足趾间。不同皮肤状况的患者护理方式有差异,如足部有破溃的患者,清洗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3.选择合适的鞋袜:应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袜子要选择棉质、吸汗的,每天更换。对于有足部畸形或血液循环不佳的患者,要定制特殊的鞋袜以减少足部压力。例如,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可能需要定制减压鞋垫等辅助器具。不同年龄患者鞋袜的选择也有不同,儿童患者鞋袜要注意大小合适,避免影响足部发育;老年患者鞋袜要考虑舒适度和防滑性,防止跌倒。
三、预防足部外伤
1.避免赤足行走: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不要赤足行走,防止足部被尖锐物体刺伤或擦伤。在浴室等潮湿环境中更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不同环境下的患者都要养成穿鞋袜的习惯,儿童在玩耍时家长要提醒穿好鞋袜,老年患者在室内活动也尽量穿合适的拖鞋等。
2.正确修剪趾甲:要定期修剪趾甲,但要注意方法正确,不要剪得太短,应保持趾甲与趾尖平齐,修剪后要用砂纸将边缘磨光滑。对于有视力障碍或手部活动不便的患者,可请他人协助修剪趾甲。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趾甲感觉可能异常,自己修剪时易损伤周围组织,需他人帮助。
四、控制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1.血压与血脂管理: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肾病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血脂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危患者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血压血脂控制目标可能有调整,如老年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防止脑供血不足;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血脂控制目标更严格。
2.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和内皮损伤,增加糖尿病足发生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过量饮酒也对身体不利,要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戒烟需要家人和医生的支持,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戒烟;有饮酒习惯的患者要控制饮酒量,避免因饮酒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加重糖尿病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