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是什么意思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由日本学者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报道,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其病因包括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如碘摄入异常等);症状有甲状腺肿大及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方法有血液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治疗方面,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症状者定期观察,出现甲减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甲亢则按需用抗甲状腺药物,同时要适当控制碘摄入;特殊人群如儿童和青少年需关注生长发育并及时调整方案,孕妇要密切监测并调整剂量保障胎儿发育,老年人治疗要综合考虑身体情况且关注心理健康。
一、定义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它由日本学者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报道,故得名。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把甲状腺细胞当作外来的敌人进行攻击,从而导致甲状腺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桥本甲状腺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桥本甲状腺炎的人,其直系亲属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甲状腺。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是导致桥本甲状腺炎的关键因素。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时,会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这些抗体持续攻击甲状腺,破坏甲状腺细胞。
3.环境因素:碘摄入异常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长期高碘饮食可能诱发或加重桥本甲状腺炎,因为过多的碘会促使甲状腺抗原暴露,从而激活免疫系统。此外,感染、应激、辐射暴露等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增加发病风险。
三、症状
1.甲状腺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可能不光滑。肿大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仅能摸到轻微的肿块,而有些患者的甲状腺肿大较为明显,可导致颈部增粗。
2.甲状腺功能异常:早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症状,如心慌、手抖、多汗、烦躁、体重减轻等。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细胞不断被破坏,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症状,如乏力、怕冷、水肿、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部分患者可能始终没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
四、诊断
1.血液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如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同时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和TgAb水平升高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超声通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匀。
3.细针穿刺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当诊断不明确时,可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通过获取甲状腺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但这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五、治疗
1.定期观察: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观察病情变化即可。
2.药物治疗: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若患者出现甲亢症状,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药物性甲减。
3.饮食调整:患者应适当控制碘的摄入,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同时,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患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情况。定期带孩子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2.孕妇:孕期患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增加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甲状腺激素的剂量,确保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产后也需要继续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产后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
3.老年人:老年人患桥本甲状腺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身体耐受性。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