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应注意事项
预防腔隙性脑梗塞需从多方面着手。生活方式上,饮食要控盐(日摄入量不超5克,少吃高盐食物)、增膳食纤维(蔬菜日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50克)、控脂肪(减动物脂肪,增不饱和脂肪酸);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注意安全;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78小时睡眠)。疾病管理方面,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并定期复查。用药上,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有不良反应需留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及有其他病史者,在用药、运动等方面各有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方面
1.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过量的盐摄入会升高血压,加重血管负担。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高盐饮食易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长期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5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肠道功能,减少便秘发生,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等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适当食用橄榄油、鱼油等。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升高血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保护血管。
2.运动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分5天,每天30分钟进行。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头晕、胸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特别是老年人或身体较为虚弱者,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塞复发风险。应尽早戒烟,可通过心理咨询、戒烟药物辅助等方式帮助戒烟。
限酒: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影响凝血功能。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尽量选择低度酒,避免酗酒。
4.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稳定,对血管健康有益。
二、疾病管理方面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需规律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控制在130/80mmHg。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脑血管损伤,增加腔隙性脑梗塞复发风险。
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降糖药物等综合治疗,维持血糖稳定。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般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极高危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可通过饮食、运动及调脂药物治疗,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沉积。
2.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脑梗塞病灶变化,一般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复查血液指标,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了解身体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用药注意事项
1.抗血小板药物: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小板聚集,降低脑梗塞复发风险。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若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若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剂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运动时更要注意安全,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摔倒导致骨折等并发症。
2.女性
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除常规注意事项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3.有其他病史人群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等,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有肝肾功能不全者:部分药物需经肝肾代谢,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加重肝肾负担,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