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怎么回事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指孕妇心率超正常范围且由窦房结主导的心律加快现象,孕期因血容量变化、激素影响、代谢增加等生理性因素及贫血、心血管疾病、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易出现,表现为心悸等,通过心电图诊断,生理性的可休息调整姿势、心理调节,病理性的需针对病因治疗,孕妇要密切关注心率,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适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一、定义与正常心率范围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孕妇心率超过正常范围(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钟)且由窦房结主导的心律加快现象。孕期由于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较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情况。
二、常见原因
1.生理性因素
血容量变化:孕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一般在孕32-34周达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心脏需要泵送更多血液来满足机体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以适应血容量增加带来的心脏负担,这是常见的生理性原因,几乎所有孕妇在孕期不同阶段都可能因血容量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窦性心动过速。
激素影响:孕期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孕激素有一定的心血管系统作用,可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但同时也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促使心率加快来维持血液循环,这种激素变化引起的心率改变在孕期较为普遍。
代谢增加:孕妇自身代谢加快,胎儿生长发育也需要消耗能量,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心脏需加快跳动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代谢增加的需求,这也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生理性因素之一。
2.病理性因素
贫血: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通过加快心率来弥补氧气输送的不足,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据相关研究,孕期贫血孕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概率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
心血管疾病:如孕妇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孕期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另外,孕期并发的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加快。例如,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由于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做功增加,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感染:孕期若发生感染,无论是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还是其他部位的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释放炎症介质等,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比如孕期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因子可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孕妇可能自觉心悸、心慌,有的还可能伴有胸闷等不适症状,但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孕妇可能只是轻度的心率加快,自身感觉不明显;而有些孕妇心率加快较明显时,心悸等症状会比较突出。
2.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率情况以及是否为窦性心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固定等窦性心律的特征,同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这是诊断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心率及心律情况。
四、处理与注意事项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休息与调整姿势:孕妇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时,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左侧卧位,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缓解心率加快的现象。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对心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心理调节:孕期孕妇容易出现焦虑等情绪,而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所以要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家人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孕妇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这对改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有一定帮助。
2.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贫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积极纠正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等方式;若是心血管疾病或感染导致的,需要针对相应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要积极控制血压;对于感染引起的,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3.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在整个孕期都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变化,一旦发现心悸、心慌等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贫血、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以便早期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降低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另外,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和相关检查,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