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感染等因素引发,表现为溃疡部位常见于足底等、程度有深浅,诊断需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预防要控制血糖、足部护理、筛查高危人群,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创面处理等
一、定义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基础上,足部皮肤或深层组织发生的溃疡。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同时血管病变会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使得足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溃疡。
二、危险因素
1.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可使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无法及时感知足部的创伤、异物等刺激,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受损,走路时可能踩到尖锐物品却不自知,进而引发溃疡。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神经病变,一般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
2.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会造成足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会进一步阻碍足部溃疡的愈合。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风险可能与女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血管病变都会影响足部的血供,不利于溃疡恢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加重血管病变,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往往更严重,发生足溃疡的可能性更大。
3.足部畸形: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足部畸形,如高弓足、爪形趾等,这些畸形会使足部压力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压力增高,容易引起皮肤破损进而发展为溃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足部畸形,尤其是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4.感染:足部一旦有破损,就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而高血糖环境又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感染会加重溃疡的程度,使溃疡难以愈合。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糖尿病患者足部有破损时都有感染引发足溃疡加重的风险,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感染控制相对更困难。
三、临床表现
1.溃疡部位:常见于足底、足趾等部位,由于压力分布不均等因素,这些部位更容易出现损伤后发展为溃疡。不同年龄的患者溃疡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集中在足部易受压或有畸形的区域。
2.溃疡程度:轻者可能只是皮肤的浅表破损,重者可深达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溃疡可能发展较快且程度相对较重;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足部护理等方面可能有不同的习惯,但溃疡程度主要还是取决于神经、血管等病变情况和感染等因素。
四、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足部感觉、足部受伤史等。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足部护理习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询问病史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需了解家族遗传等情况,老年患者需重点询问既往足部健康相关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足部的感觉,包括痛觉、触觉等,评估神经病变情况;检查足部的血管搏动情况,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判断血管病变情况;观察足部有无畸形、破损、溃疡等情况。
3.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周围神经的功能,辅助诊断神经病变。
血管超声检查:能了解足部血管的狭窄、闭塞等情况。
创面分泌物培养:明确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以便指导抗感染治疗。
五、预防与治疗原则
1.预防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可减少神经、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但总体都需将血糖稳定控制。
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例如,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或高跟鞋;袜子要选择棉质、柔软的。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足部护理,教育孩子保护足部;老年患者由于足部感觉更不敏感,更要仔细检查足部,定期修剪指甲但避免剪伤。
筛查高危人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血管等方面的筛查,早期发现高危因素并进行干预。
2.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改善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等方法来改善足部的血液供应。
创面处理:根据溃疡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创面处理,如清创、换药等。对于较严重的溃疡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