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哮喘的防治需从避免触发过敏因素、药物治疗、急性发作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要明确过敏原并减少环境刺激;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急性发作时要脱离诱发环境、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并及时就医;儿童、老年、妊娠期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治疗及生活事项。
一、避免触发过敏因素
1.明确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确定患者的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相应过敏原。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套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过敏原接触情况,家长需仔细观察其发病与环境、饮食等的关联。
2.减少环境刺激: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味等)。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对于有宠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饲养宠物。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环境刺激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受环境中过敏原和刺激物的影响,需更精心地维护居住环境。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炎症的主要药物,可通过吸入、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剂等,局部作用于气道,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口服糖皮质激素多用于急性发作且吸入激素无效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泼尼松等。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装置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使用储雾罐等辅助装置以保证药物有效吸入。
2.β?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痉挛,起效快;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用于长期控制哮喘,可减少哮喘发作频率。但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可能增加哮喘加重的风险,需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3.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可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轻度哮喘的控制及阿司匹林诱发的哮喘等。对于不能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作为替代药物,儿童使用相对较安全,但仍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
4.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还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等作用,如氨茶碱等。但该类药物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需监测血药浓度,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更需谨慎,因为其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5.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可增强平喘作用,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的患者。
三、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1.脱离诱发环境:立即让患者脱离哮喘发作的诱发环境,如停止接触过敏原、远离刺激性气体等。
2.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患者携带短效β?受体激动剂,应立即吸入。如果症状无改善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儿童在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时,要确保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证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
3.及时就医:对于急性发作较严重的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可能需要给予吸氧、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进一步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哮喘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和给药装置。例如,儿童多使用儿童型吸入装置或糖浆剂型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使用某些糖皮质激素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合理使用下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同时,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增强体质,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发作。
2.老年患者: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合用时需谨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茶碱类等药物时更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防止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此外,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妊娠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因为其全身吸收少,对胎儿影响较小。在哮喘发作时,应积极控制哮喘症状,因为哮喘未控制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胎儿缺氧等。但妊娠期患者使用药物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