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用药治疗
心源性哮喘由左心衰竭等引起,药物治疗通过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心脏负荷等改善症状,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不同特殊人群用药有注意事项,且非药物干预如让患者采取半卧位等可作为药物治疗辅助手段。
一、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机制
心源性哮喘主要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病机制与肺循环淤血、气道痉挛等有关。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心脏负荷等方式来改善症状。例如,某些药物可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同时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等作用来减轻心脏的负担。
二、常用药物类别及作用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发作时的气道痉挛。例如,沙丁胺醇等,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管径,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心源性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心脏情况,因为此类药物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引起心率加快等。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对于心源性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也可发挥作用。
(二)利尿剂
1.呋塞米等: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水肿。心源性哮喘患者往往存在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使用利尿剂可以快速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例如,呋塞米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使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但在使用利尿剂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尤其是钾离子浓度,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电解质的监测,因为他们的电解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三)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适用于心腔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心源性哮喘患者。地高辛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Na?与Ca2?进行交换,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但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窗较窄,易发生中毒反应,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以及血药浓度等,对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时更要谨慎,因为他们发生洋地黄中毒的风险可能更高。
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心源性哮喘时用药需更加谨慎。在使用利尿剂时,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利尿剂的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药物蓄积,所以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尿量、电解质等情况。对于洋地黄类药物,老年患者的清除率降低,更容易发生中毒,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也要注意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沙丁胺醇可能会引起老年患者心率加快,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后再谨慎使用。
(二)儿童患者
儿童心源性哮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在用药上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如雾化吸入剂型等,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在使用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时,剂量的计算要更加精确,因为儿童的体重、器官功能等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并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心源性哮喘患者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的利弊。例如,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利尿剂的使用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也要谨慎评估其对胎儿的安全性。需要在妇产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用药,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
四、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的结合
心源性哮喘的治疗不仅仅依赖药物,非药物干预也非常重要。如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等。非药物干预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例如,半卧位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放松,减少心脏的额外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药物治疗更好地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