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和哮喘的区别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这一特殊类型。二者有不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诊断分别依据相应方法,治疗与管理均遵循长期规范化原则,同时过敏性哮喘需注重避免过敏原,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过敏原、冷空气刺激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及有特定病史(如过敏史等)的人群均可发病,炎症持续存在会导致气道结构重塑等改变。
过敏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病机制主要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这些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炎症、痉挛等反应,其发病与个体的过敏体质密切相关,往往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在有过敏病史的人群中更易发生,不同性别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上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可能因接触环境中过敏原的机会较多等因素,过敏性哮喘的发生率可能相对有特点。
二、临床表现
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部分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哮喘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喘息等症状较为明显,而成年哮喘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区别,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可能因烟雾刺激等导致症状加重。
过敏性哮喘:除了具有哮喘的典型症状外,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是其重要特点,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喘息、气急、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例如接触花粉后迅速出现鼻塞、流涕、喘息等表现,其症状的发作与过敏原的接触密切相关,过敏体质人群在接触过敏原时更易触发过敏性哮喘的发作,不同性别在过敏性哮喘临床表现上无特殊差异,但过敏体质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儿童接触到常见过敏原的机会多,所以儿童过敏性哮喘相对常见。
三、诊断方法
哮喘: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病史方面要详细询问喘息等症状发作的情况、诱发因素等;体征上可在发作时闻及双肺广泛的哮鸣音;辅助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如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通气功能检测可发现气流受限情况,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评估气道可逆性;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协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在肺功能检查的配合度上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引导来完成检查,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可能因气道受烟雾影响等导致肺功能检查结果有一定干扰。
过敏性哮喘:除了按照哮喘的一般诊断方法外,还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来明确过敏原。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的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过敏体质人群进行过敏原检测时更易发现明确的过敏原,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患儿的配合情况,不同性别在过敏原检测结果上无本质差异,但过敏体质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可能因个体接触环境等因素有所不同。
四、治疗与管理
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化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等,用于减轻气道炎症;缓解性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等,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哮喘的治疗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需要强调戒烟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改善预后。
过敏性哮喘:治疗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过敏性哮喘治疗的重要基础。其次是药物治疗,除了使用哮喘治疗的一般性药物外,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辅助治疗。例如,对于明确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以减少尘螨接触。过敏体质人群在避免过敏原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和长期坚持,儿童在避免过敏原时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帮助儿童远离过敏原环境,不同性别在过敏性哮喘的治疗管理上无特殊区别,但过敏体质人群的生活方式调整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