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保守治疗方法
肺部肿瘤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支持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有化疗药物(如铂类联合紫杉醇方案,有不良反应需监测调整)、靶向药物(针对特定基因靶点,不良反应相对轻);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放疗(控制局部晚期肿瘤、缓解症状,需精准计划、评估老年患者)和近距离放疗(应用少、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免疫治疗主要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好但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全面评估监测);支持对症治疗包括呼吸困难对症处理(依情况吸氧、抽液等,考虑老年患者)、疼痛对症处理(依程度选药,考虑患者情况)、营养支持(个性化方案,关注不同患者耐受)。
一、药物治疗
(一)化疗药物
对于肺部肿瘤的保守治疗,化疗是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化疗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发挥作用。例如,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保守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化疗药物也会带来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在实施化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要关注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靶向药物
针对有特定基因靶点的肺部肿瘤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EGFRTKIs类靶向药物。这类药物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上的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相比传统化疗,靶向药物具有疗效相对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特点。但靶向药物也可能出现如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身体状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使用。
二、放射治疗
(一)外照射放疗
外照射放疗是肺部肿瘤保守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其失去增殖能力。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部肿瘤患者,外照射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在实施外照射放疗时,需要精确制定放疗计划,以确保肿瘤靶区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器官功能可能减退,在放疗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放疗方案,降低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也是肺部肿瘤保守治疗的一种补充方式。将放射性同位素放置在肿瘤组织内或附近进行照射,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但近距离放疗在肺部肿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该治疗方法。
三、免疫治疗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部肿瘤保守治疗的重要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例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保守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但免疫治疗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肝炎等,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和表现可能不同。在使用免疫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基础健康状况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四、支持对症治疗
(一)呼吸困难的对症处理
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可采取多种支持对症措施。例如,通过吸氧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对于有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来缓解症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肺功能等因素,老年患者可能对缺氧更为敏感,需要更精细地调整吸氧方案。
(二)疼痛的对症处理
如果肺部肿瘤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可根据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对症处理方法。对于轻度疼痛,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进行止痛;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等。但在选择止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三)营养支持
肺部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消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因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营养支持是肺部肿瘤保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来补充营养。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营养支持的需求和耐受情况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肠内营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速度和浓度等问题。



